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十四、谢平川 (第1/2页)
第二天燕王下朝便迫不及待得摆好了棋盘,示意问玉杀上一盘,燕王执黑,语气不善得说道,“本王让你先行,昨日你夸下的海口,若是做不到,等着挨罚吧!” 问玉也没和燕王客气,干脆得执白落子,口中不落下风,“王爷,落子无悔,愿赌,可得服输。” 燕王本来成竹在胸,但三局下来,局局大败,问玉从容离座,燕王不信这个邪,叫嚷着,“别走,再来一局!” 问玉拿起那本棋谱,拍到燕王怀里,一手撑着倚背,俯身在他耳边轻笑着低声说道,“够落花流水吗?” 还不待燕王生气,问玉既轻且快得碰了一下燕王的唇角,然后快速转身,说道,“王爷还是先精进精进再来奴这找场子吧。” 燕王哪还记得什么下棋的事,站起来一把从背后抱住问玉,边吻他的耳朵边说,“想跑?刚才干什么坏事了?” 问玉心想,果然,燕王并不生气,被自己养的狗偷袭舔了一下,他只会觉得小狗顽皮。 问玉咽下心里的苦涩,打起精神与燕王调笑,“奴什么也没做,青天白日的,王爷少来污蔑人。” 燕王用手点了点问玉的唇,轻轻一口咬在问玉白嫩的脖颈上,“青天白日的,本王没污蔑人,倒是有人,敢做不敢当,耳朵都红了。” “本王现在就能找回场子,先不办你,晚上你给本王等着。” 燕王放开问玉,替他整理了一下衣服,又拉高衣领盖住刚才咬出来的牙印,然后牵住他的手,说道,“走,去靶场!” 燕王张弓搭箭,势如流星,正中靶心,挑眉示意身边的问玉,问玉毫不怯场,拿起那张为他特制的轻弓,神情坚毅,动作果决,搭箭拉满,破空而出,光看这拉的架子确实能唬住不少人。 燕王拍拍问玉肩膀,嘲笑道,“玉儿啊,都练了半个月了,怎么还是连箭靶都碰不到,你这水平可是连本王八岁的时候都比不上。” 问玉也不恼,又搭了一箭射出去,依然是空靶,问玉继续搭弓,不紧不慢得说道,“前段时间忙于钻研棋谱,骑射确实疏忽了,今日既然来了,不如多练会儿,王爷请便吧。” 燕王有些不悦,他这场子虽然找回来了但问玉丝毫不在乎,现在更是直接下逐客令了,不过他看了一眼问玉专注于射箭的神情,严肃且认真,倒显得他小气了。 “那你先练着,本王去处理些政务,累了就歇歇,别强撑累坏了身子。” 问玉没理他,燕王也不在意,问玉做正经事时有一种忘我的投入和专注,不理人是常有的事,燕王都习惯了,转身交代靶场的管事,“最多一个时辰,你看着点时间,到时候提醒问玉。他身子弱,练太长时间对他身体不好。” 燕王再过来时,问玉刚练完,正在一旁净手。 燕王拿了帕子,帮问玉擦汗,“我看靶子上有两支箭,可是玉儿射上去的?进步这么快?” 问玉有些不好意思得说道,“练了这许久才刚碰到箭靶,王爷就别取笑我了。” 燕王将手搭在问玉右肩按了按,“酸不酸?回房本王给你按按。” 问玉一惊,连忙说道,“怎敢劳烦王爷。” 燕王亲昵得搂住问玉的腰将他往清风苑带,“和本王客气什么。” 问玉衣衫半褪趴在床上,燕王倒了些活血化瘀的药油在手上搓热,像模像样的给问玉按了起来。 “有点疼,忍一忍,以前本王刚练箭时也是这般按开的,等习惯了就好了。” 只是这手劲儿实在是大,问玉被他按得低头偷偷咬住了枕头才没叫出声,感觉骨头都要被他按断了。 等燕王按完,问玉疼得眼泪都快出来了,燕王一边给他拉好衣服还一边纳闷,“有这么疼吗?就你娇气,好了好了,本王下回小点力气” “起来用膳吧,下午皇家书院和长风书院比赛马球,本王带你去看。” 问玉怕燕王又在外边对他乱来,特意换了最繁复冗盛的一件衣服,湖蓝色雅士套装,里里外外二十多件,穿脱极其不方便,但麻烦也有麻烦的好处,确实衬得问玉飘逸出尘,好似谪仙。 燕王看到之后赞不绝口,“这就对了,本王送你那么多身衣服,也不见你打扮自己,以后每日换一套,穿完了再做新的。” 燕王在马球场旁边的酒楼里订了上好的包间,正是看球赛视野最开阔清晰的地方。 倒上茶水,摆好燕王吩咐为问玉买来的小食后,燕七退下守在门外,只余燕王和问玉两人,保证房间的私密性。 “玉儿喜欢吃这个吗?” 燕王把一串红彤彤挂满冰糖的果子递给问玉,问玉接过来尝了一口,品鉴道,“酸甜脆凉,开胃生津,挺好吃的。” 燕王怔了一下,这是齐国冬天最常见的小吃,他想着问玉出身不高,这些市井之物说不定更合他的口味,特意让燕七买了些来,没想到问玉竟似从未吃过。 燕王的眼睛眯了眯,探究得看向问玉,问道,“你以前没吃过吗?” 问玉放在桌下的手猛得握紧,面上隐有哀色,回道,“奴的衣食住行皆受人管控,也不是奴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的。” 燕王一想也是,问玉可能连花楼都很少被允许出去,更不用说去街上买各种零食吃了。 想来问玉也挺可怜的的,燕王把桌上的其他小食往问玉那边推了推,爱怜得说道,“都尝尝,喜欢吃什么回去时再给你买些。” 问玉道了声谢,快速转移话题,“皇家书院倒是好理解,应当是皇亲国戚读书的地方,这长风书院又是什么来头,竟能与皇家书院同场竞技?” “长风书院可不是什么名不见经传的小书院,说起来比皇家书院的历史悠久多了。” “长风书院始立于天朔王朝中期,至今已逾五百年,出过的贤臣大儒数不胜数,天朔末年君主昏庸无道,民不聊生,先祖揭竿而起,匡扶社稷,长风书院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