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海之约_竞图者们番外篇第10章民意的尺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竞图者们番外篇第10章民意的尺规 (第1/1页)

    评审会议室内,空气彷佛凝结。国民党党主席的目光扫过戴继宸与陈雅婷,以及他们身後那些凝聚了无数心血的设计模型与图纸。他缓缓开口,声音在寂静的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戴团队的中山光廊,气势恢宏,深具历史使命感,彷佛为本党树立了一座JiNg神的灯塔。陈团队的脉络之环,扎根土地,充满生机与包容,如同为本党开辟了一条与社区共生的道路。两个方案都极其优秀,代表了不同的愿景与智慧。」

    他停顿了一下,环视在场的所有人,包括党内高层、评审委员以及两个团队的成员。

    「正因为两个方案都如此杰出,单纯由我们少数人来决定党部未来数十年的样貌,或许??不够周全,也稍欠民主的JiNg神。这座建筑,归根结底,是属於全T党员,乃至於需要向其展现理念的台湾民众的。」

    他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建议:「我们决定,将最终的选择权,交给更广大的民意。我们将举办为期一周的公开展览与投票,让党员与关心此事的公众,用他们手中的选票,来决定国民党新党部的样貌。」

    这个决定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错愕,随即引发一阵低声议论。将如此重要的建筑决策交由公众投票,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政治冒险与建筑实验。

    戴继宸与陈雅婷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但随即转变为接受与挑战的火焰。

    「我们没有异议。」戴继宸率先表态,语气沉稳,「建筑最终是为人服务的,让使用者与公众参与选择,符合民主价值,也让建筑的诞生更具意义。」

    「我们也同意。」陈雅婷紧接着说,眼神坚定,「这正是检验设计是否真能触动人心、与在地对话的最佳方式。我们接受这个挑战。」

    计画迅速拍板定案。国民党将在台北市中心租用一个大型展览空间,同时展出两个团队的完整方案、JiNg致模型、动画演示,以及「五权之树」和「民权涟漪」的互动模型。投票将采用实T与线上并行,党员与一般民众的票数将以不同权重计算。

    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在台湾社会引发轩然大波。媒T以「史上第一次!政党总部由全民决定」、「建筑民主化!蓝营新家你来选」等标题大肆报导,网路上讨论热烈,原本专业的建筑竞图瞬间成为全民关注的公共议题。

    展览开幕当天,人cHa0络绎不绝。展场被巧妙地一分为二,一边是戴继宸团队的「光廊世界」,另一边是陈雅婷团队的「植迹天地」。

    在「光廊世界」,民众被那条从「大地景斜坡」延伸到「光之议庭」的壮阔路径所震撼。许多上了年纪的党员驻足在历史光廊的展区前,眼中泛着回忆的泪光,低声交谈着过往。年轻人则对顶层的「光之议庭」和创新的悬吊结构啧啧称奇,纷纷在互动的「五权之树」模型前T验,看着光流随着触碰而流转变化。

    而在「植迹天地」,气氛则更为轻松和生活化。民众在「立T街廊」的模型前讨论着那些便民设施,对垂直绿化和屋顶农园的设计表现出极大兴趣。孩子们尤其喜欢「民权涟漪」互动地景,兴奋地在上面跑跳,看着脚下荡开一圈圈彩sE的光影。许多人对「文化脉络幕墙」的实T样板m0了又m0,感受那份融合的质感。

    朱若彤和团队成员在现场担任解说,她惊讶地发现,民众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从「光廊的清洁维护怎麽办?」到「屋顶农园的菜真的可以吃吗?」,这些看似琐碎的问题,却恰恰击中了设计与真实生活的连接点。

    陈雅婷团队同样在现场与民众互动。她发现,不少年轻族群对「思源园」的宁静概念表示欣赏,认为政治确实需要沉淀的空间。也有民众直言不讳地询问,建筑的造价和後续维护成本,展现了高度的务实X。

    为期一周的展览,成了台北的热门去处。网路上的讨论更是如火如荼,建筑专业人士、政治评论员、普通网民各自发表看法,支持「光廊」与支持「植迹」的声浪此起彼伏,甚至出现了自发X的辩论。

    戴继宸和陈雅婷看着这一切,心中感慨万千。他们的设计,从专业的图纸,真正走进了寻常百姓的视野,接受着最严苛也最真实的检验——民意的尺规。

    投票结束的夜晚,两个团队的成员都聚集在各自的驻地,等待着最後的开票结果。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知道,这场以建筑为载T、关於历史、文化与民主的对话,已经深刻地影响了许多人,也包括他们自己。

    最终的票数,正在统计中。民心所向,即将揭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