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有语_第七章:暑假的开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暑假的开端 (第5/7页)

   祖宅的最深处,是刘家不对外开放的「碑室」。

    据说这里原是北投温泉博物馆,日治时期为公共浴场,战後长期荒废。直到二十世纪末,刘家低调收购整片地块,将原建物加盖成私人大宅,对外声称是「文化保存与私人收藏结合的住居空间」。但实际上,这里是整个北投语结界的中枢守护地。

    碑室中央立着一座高约一米八的石碑,其上刻满了无法解读的乱语与钟纹,那并不是任何已知语系的构词,也不是传统语素的变形,而是一种被称为「白语本T」的失序语能量碎片的封印容器。

    这石碑之下,连接着地层深处的一座天然地热井。碑T像是导管,将语能转化为热气,缓缓排入北投地热谷。正因如此,这里的地热异常强烈。

    族谱记载,刘家祖先为清代来台文人,曾误入噶玛兰族与凯达格兰族的禁语区域,救下一位将被献祭的年幼祭司,自此被选中为「封印继承者」,代代守护这座避震之碑。此信仰与古代「石碑压语」仪式有关,当地人认为语兽潜伏於地底,一旦觉醒,语言将无法构句、记忆会混乱甚至集T崩溃。

    这样的历史让子彤无法全然放松。碑室中的语压气流会g扰他惯用的语素锁定,甚至让他一度无法使用情绪笔记功能。他感觉到语言在这里有另一种潜规则——不是用来表达,而是用来禁锢、压抑与交换。

    在碑室旁,他偶然听到一位长辈低语:「这孩子……语风跟我们当年不太一样吧?」

    不是批评,但也绝非肯定。

    这样的语气像悬置未决的注解,既无法删除,也无法回应。

    他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被接受。但他明白,在这个家族里,语言从来不是天赋的工具,而是生存的证明。

    刘子彤随着刘殷风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