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甘蔗和老武车_外婆、甘蔗和老武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外婆、甘蔗和老武车 (第1/2页)

    前些天,一家人回外婆家,帮忙着整理了很久没使用的仓库,虽然是这样说,但仍旧东叠西藏了许多东西,大多是老旧的农具,没在用的木桌矮凳,或是过世阿祖以前的一些旧家具,但最显眼的是放了很久一辆脚踏车,轮胎萎靡的瘫软着,尝试转起踏板,呀嘎呀嘎的像是抗议老骨头被强迫运动,一旁母亲听了倒是笑着说:「这台武车声音一点也没变,一样响一样吵。」一群人吵吵嚷嚷的把仓库给收拾了大半,天气热得让所有人都忍受不住,决定先停下进度,接着就往Y凉的屋子里躲去。

    忙了一个上午,总是要吃饭的,但在外婆家吃饭是幸福也是负担,每每回到外婆家,那一桌丰盛的菜sE排骨汤、鲜炒高丽菜、蒸鲈鱼以及烫小卷等等,加上亲切地向我劝菜的外婆,这一切总是让我无法拒绝,总把肚皮撑了又撑,再怎麽饱还是含着泪吞下那些好吃的菜式,没有吃不饱的孙子,只有怕你饿着的外婆。

    说来有趣,已经七十好几的外婆务农一辈子却不擅长煮饭,几时该种些什麽菜,哪时有些什麽水果要收成,她是如数家珍,一遇到煮食,能不烧焦就谢天谢地,在这情况下当时也不过五、六岁年纪的母亲和娟阿姨就开始和阿祖学着怎麽用灶烧柴炊饭,怎麽张罗一家大小的饭菜,也因为这样现在可是煮得了一手好菜。虽然外婆不会煮,不过来到外婆家还是一定要谈谈吃的,总说台南口味甜,确实台南菜总是带着一GU淡淡的甜味,但那和以前是甘蔗大宗产地其实一点关系也没有,从外婆家的一桌菜sE就可窥见一二,师承阿祖手艺的娟阿姨跟母亲,她们端上桌的这些料理用糖调味的其实不多。

    就桌上这锅白萝卜排骨汤吧,喝起来绝对清爽香甜,但当中的调味仅仅只用了盐巴,那些糖和味JiNg一概不需要,诀窍就是新鲜的白萝卜洗净之後先简单的汆烫过,就下去慢火炖煮到微烂,接着放入跟老姜一起烫过去腥的排骨,再撒入适量的盐,盖上锅盖闷煮,再掀开,已经是撒上芹菜提味後的一锅好汤,这是母亲的手路菜,台南菜用的是简单原味来征服大众的味蕾,她在这方面可说是登峰造极。又b如娟阿姨和阿祖学的那手独门酱汁,总是无b的g人食慾,这酱汁原料也是随处可见,nEnG姜、酱油还有金桔汁,一起煮到收汁微稠放凉,姜的微辣、酱油的甘甜咸味和金桔的自然酸甜,香味常g得人食指大动,这酱汁和汆烫过的冰镇小卷搭在一起,小卷吃起来清凉带着海鲜的甜味以及海味特有的咸香,再沾上这酱汁,海产本身鲜甜的味道丝毫没有被抢去锋头,反之更加明显,就这丰富层次的刺激,在夏天来上这样一盘冰镇汆烫小卷,沾着酱汁可以多吃不只一碗饭,看我下箸如神,母亲总还是会担心的叮咛一句:「吃慢点,没人要抢的。」

    两位大厨的一桌好菜,难以一一细数,当中菜式用到糖的真真是屈指可数,其实台南口味的甜跟糖确实是没有多少关系的,当时的甘蔗是生存的必要作物,但是是没机会上到餐桌的,更别说糖了,那可是奢侈品。倒不如说当时台南市井小民的饮食文化是拜发达的农业影响,现取现吃,用最纯朴的调理手法,带出食物最原始新鲜的甘甜。

    用过午饭後通常大家会聚在一起,开着电视一面评论节目里的情节,一面闲聊着,外婆通常会静静地躺在躺椅上,至於闲聊的中心主角常常聚焦在我和meimei两个孙nV,时常是两位阿姨关心我和meimei的近况,我们说说笑笑得回应,今天不太一样,刚整理泰半的仓库g起了母亲和两位阿姨的回忆,话题都绕在母亲和两位阿姨对那些东西的印象与趣事。阿姨们和母亲不同,年近不惑的两人都是独身,而三姊妹个X可说是大不相同,和母亲一样早早出社会历练的娟阿姨个X强悍而且热情好客,交友广阔常把我们两姊妹一起带着到处拜访朋友四处游玩。小阿姨和两个姊姊不同,好脾气的她总是带着温和软糯的笑关心我和meimei,或是调解母亲和娟阿姨偶尔的小吵闹。至於母亲,她身上散发的书卷气息及温婉气质b什麽都抢眼,我总认为她不能用世俗的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