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骊山春_第一百零八章 有凤来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八章 有凤来仪 (第2/3页)

能一笔勾销,他就能不费吹灰之力收回封地,打得一手好算盘。”

    孙吉昌说道:“论起来,父亲死了,儿子继承王位是常理,但藩王之位何等尊贵紧要?韦昌祺虽是征西王世子,但要继承征西王位,也不是他自己说了算的。当初咱们小王爷继承平南王位,老王爷已在垂危之际,还挣扎着下地来成全礼数,由昭王填上了空白圣旨,当众宣示之后,小王爷才算名正言顺袭了王位啊。”

    荣元胥幽幽道:“韦昌祺到底算不算征西王,全看小王爷要不要他女儿了。”?荣元坚说道:“二哥这话什么意思?”

    荣元胥说道:“昭王是顾命大臣,虽不及摄政王之尊,也能代表朝廷圣意。若是小王爷不要琴湖郡主,那就请昭王出面,狠狠追究韦氏谋逆之罪,灭了韦氏一族,西北尽在我平南王府掌握之中。若是小王爷娶了琴湖郡主,那韦家就是平南王府的亲家了,就为了我们自家颜面着想,也要替他把谋逆之罪遮掩下去。韦王爷既是小王爷的老丈人,他老人家也不能太没身份,那征西王位也就顺水推舟,请昭王出面追认了罢。”

    荣元坚连连摇头,说道:“不行,不行,世祯侄儿是我平南王府的金枝玉叶,怎么能娶叛贼之女?”

    孙吉昌缓缓说道:“西北全境尚未攻下,若是灭了征西王府,只恐西北官民以为我平南王府要清算西北旧人。人心恐惧疑忌,最易生出祸乱。”

    荣元坚哼了一声,但他也心知肚明,平南王府已和京城摄政王反目,仅凭他们云南人去接管西北千万人口,本来就非一日之功。就算降罪韦氏是师出有名,也要步步小心谨慎,不能逞一时之快。

    众人一时都没了言辞,不约而同望向了荣世祯。

    荣世祯拿回了那封密函,忽道:“韦王爷一定知道,我们平南王府对他并无任何好感,他怎么敢送上门来?”

    孙吉昌说道:“送女成婚、接管西北、确立王位,这些大事可都关系着韦氏全族命运,他怎能放心假手他人?若是这些大事有丝毫纰漏,他在天地间可就没有立足之地了,索性豁出性命亲自入滇,以显得诚心结亲。”

    荣世祯不置可否,说道:“可他为什么来得这么急?”

    荣元坚说道:“他是怕日子拖得久了,我们坐稳了西北,就用不到他征西王府的名号了。”

    荣世祯沉吟道:“他既然要越快越好,我就要越慢越好了。”

    众人心中一动,高应麟抬头望向了荣世祯。

    荣世祯站起身来,在地图墙前慢慢踱步,说道:“既然现在处置征西王府,恐怕引得西北政局震荡不安,那就使个‘拖’字决。他亲自来了,这正中咱们的下怀,可不能轻易放他走了。”

    众人恍然大悟,荣元坚喜道:“是了,咱们先答应了亲事,把韦昌祺在云南扣个三年五载,名义上他是征西王,实际却是咱们云南人治理西北。”

    高应麟说道:“再等个三年五载,琴湖郡主已是平南王妃,说不定连小世子、小郡主都生下来了,平南王怎能再对韦氏下手?藩王互戕,翁婿反目,于朝廷脸面也不好看。”

    荣世祯停住脚步,叹道:“父王……父王离世了,我再怎么不孝,总要守孝三年罢?如今未出孝期,我怎能娶妻成家?”

    众人都想:“是了,这个说法可是无懈可击,正大光明把成亲推到了两年之后。”

    荣世祯说道:“权且以婚约为名,请韦氏父女在云南长住,咱们还愁养活不起他一家人吗?等到拿稳了西北,再见机行事。”

    孙吉昌年点头道:“小王爷此计颇为妥善。”众人也都说道:“这么办很好。”孙吉昌纪老迈,心肠较软,又道:“琴湖郡主年岁还小,又已经出家,想来不是什么蛇蝎女子。她与小王爷有姻缘之亲,便是一段缘分。若是韦家人诚心悔过,小王爷就娶了她以全约定。就算小王爷不娶她,好生赡养她一辈子,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荣世祯说道:“老师还不知道,琴湖郡主情愿常伴青灯古佛,却懒得嫁给我呢。强逼尼姑还俗嫁人,说来也有损阴德。”

    孙吉昌奇道:“小王爷怎知道琴湖郡主情愿出家?”荣元坚也道:“天下竟有女子不愿做王妃,却要做姑子?

    荣世祯说道:“天下人何止千千万万,不是人人都爱荣华富贵。我在祀州见识过她的为人,她确实一心向佛。”

    高应麟问道:“你们还没有成亲,你怎就见过她了?”

    荣世祯笑了笑,说道:“我回头跟你单说。”

    众人商议已定,荣世祯便回信与韦昌祺,暂且以韦王爷称之,欢迎他和琴湖郡主来到云南,又命境内官民妥善迎接。

    其后一个月间,西北战局捷报频频,韦氏父女及一众亲随如约到了春锦城。平南王军将韦氏一行人马护送至天龙寺下榻。春锦城天龙寺是荣府家庙,寺中金殿玉楼、宝塔石林数不胜数,华美佛境天下闻名。

    因琴湖郡主过门之前,不便住在荣家,韦家子孙也都信佛,荣世祯便命天龙寺腾出山下的佛印院,专供韦家人居住。既衬得起征西王府的地位,又便于监视。

    荣世祯率荣氏嫡亲在天龙寺外相接。只见韦昌祺此行只带了三百精兵,女眷不能在人前露面,都坐在密不透风的轿子里,一径儿抬进了院中。

    韦昌祺和几个嫡亲骑马迎了上来,荣世祯打眼看去,只见韦昌祺锦衣皮靴,目光如鹰,年约五旬,形容剽悍,端的是饱经风霜的西北大汉。

    韦昌祺也横眼看着荣世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