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为什么我一定要娶公主 (第1/2页)
姜公公与卫民一同回宫,剩下的太监们却没有离去的意思,而是直接入府,向年夫人行礼。 年夫人怀抱着卫知善,不知所措地看着他们:“公公们这是?” “陛下有命,让我等为卫小公子施针解毒。”其中一位公公语气轻松道。 解毒? 年夫人一怔。 顷刻后,卫知萍也赶了过来。她住的院子最靠里,离正门也最远,等她抵达门口时,一群不知从哪来的太监簇拥着卫知善,小心敬慎地将他扶回房伺候。 这群太监都是生面孔,走在府内却轻车熟路,甚至都不需要家丁引路,径直将卫知善带回了他的院子。 卫知萍躲在母亲身后,怯生生地问:“母亲,这些人是谁啊?父亲大人又去哪了?” 年夫人不说话,攥紧手帕,望着屋内给卫知善施针的太监们,脸色不自觉变得煞白。 在儿子失踪的这些天,她虽然听过儿子在勾栏瓦肆的传言,但她还是选择相信自己儿子的为人。为了国相府的颜面,她从未想过去青楼寻人,只是单纯以为是自己把儿子骂狠了,儿子觉得丢脸才离家出走的,等过些天气消了便会自己回家。她死都想不到卫知善会被青楼妓院的人抬回来,更想不到皇帝会派人过来。 年夫人不自觉地冒起冷汗。 或许从丈夫告诉她皇帝有意让九公主许配给卫知善的那一刻起,她就该意识到,或许从更早以前开始,皇城里的眼睛就盯着她的小儿子了。 皇宫作为一个国家的权力中心,重重叠叠的宫墙和宽宏广大的广场除了宣誓皇权至高无上之外,还有一个最基本的作用——预防外敌入侵。 而此时此刻,一名胡人面相的男子却大摇大摆地站在养心殿。 姜公公传话:“陛下,国相大人到了。” 随后殿内传来一声轻嗯,然后是一道沉稳平静的声音:“宣。” 卫民进殿后,先是行了一个规范的叩拜礼:“臣卫民,拜见陛下。” “爱卿请起。” 皇帝侧身坐在靠窗的棋桌旁,听到卫民的声音,连眼皮都懒得抬。 卫民瞧了眼一旁的胡人男子,又弯腰道:“不知陛下召臣入宫中有何吩咐?” 现下不是朝会,皇帝陛下没有坐在龙椅上也没有穿着龙袍,而是穿了一套海蓝色的常服,披了件暗黄色的外衣在肩上。乌黑的的头发被盘龙髻束得干净利索,但鬓边的几根银丝还是透露了他的年纪。他似无意地甩了甩长袖,示意让站在卫民旁边的胡人男子替他开口。 “近日宫外传闻,贵府的三公子流连烟花柳巷,风流至极,还在外面趁醉酒说了许多大逆不道之言。”胡人男子眯着他那双湛蓝色的眼睛,语气十分忧心。 卫民心头一紧。 胡人男子不想给他辩驳的机会,继续道:“据我所知,贵国对驸马人选的拟定,除了要挑家风严正、学识有才、举止端庄以及为人清白,方能让百姓爱戴,让百姓对皇室敬仰。” 他把“清白”这两个字咬得很重,显然是在含沙射影卫知善不符合这一点。 安静地殿堂内只有皇帝的声音在回荡:“卫相,你家教不严,该当何罪?” 卫民立刻躬身,拱手呈言:“陛下明鉴。犬子的文采学识虽不出众,但德行家教却是臣一手带出来的。一月前犬子在比武会试中的表现也是在陛下的首肯下才拿了武状元。近日坊间或有传闻,但那都是骤然而起的,或有误会在其中。” 皇帝顺着卫民的话,终于将目光从棋桌上抬起来,眼神冷冷地看着胡人男子,像是在看街边杂耍的猴,“是啊,朕也好奇。卫家那小子朕亲眼见过,是个模样好性格好的孩子,怎么到了你口中就是一个只知舞刀弄枪的赌徒yin贼?” “难道是朕眼光不好,看错了人?” 卫民跟随皇帝的目光望向身旁的胡人男子。 此胡人男子是一年前入京的戎兰大王子——巴亥。 虽说派皇子出使邻国也挺常见,但像巴亥这种来了就赖着不走的还是头一个。 正所谓臭狗憋不了好屁,直到今年立冬前,他才终于暴露出来樊国的真实目的。 戎兰国与南夷国势不两立,而南夷国当朝掌权的太后恰好就是樊国现任皇帝的大公主。当年樊国为大权稳固,皇帝便将自己年仅十六岁的女儿远嫁给了南夷国六十岁的老皇帝作续弦。大公主姿色非凡,嫁过去很快就诞下了子嗣。老皇帝老来得子非常高兴,不幸在嫡幼子的满月宴上醉酒身亡。大公主单身异乡,为活命,她怀抱着刚出生的幼子在党权之争中连续暗杀其他几位皇储,为她的孩子抢夺到了皇位。由于稚子年幼无法处理朝政,她又不得不垂帘听政十余载,南夷国在她的率领下不衰反盛,她也被南夷的百姓们尊称为“圣母太后”。 圣母太后将自己前半生所有的痛苦都归结在母国身上,南夷国与樊国的关系也剑拔弩张,边境更是频出战乱。 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两月前,巴亥作为戎兰国王子,代表戎兰向樊国提出结盟,邀请樊国一起出兵征伐南夷,还提出通过皇室联姻来巩固盟约。樊国皇帝看了巴亥带来的国书,也同意这种做法,将三公主许配给了巴亥。 可就在不久前的订婚宴上,巴亥见九公主倾城之颜,当即后悔想退掉婚约,改娶九公主。 皇室姻亲又非儿戏。皇帝大怒,直言九公主已经许配给了当朝的武状元,让他要么娶三公主联姻结盟,要么立刻滚回戎兰。 受到皇帝斥责的巴亥消停了一段时间,今天又突然请旨入宫,揭发卫知善的品行不端。 面对皇帝的质疑,巴亥从容对答:“陛下的眼光当然不会错,但人言可畏。我父王从小就教导我,王室的权力都来自于百姓的畏惧,正因为他们对王室畏惧才会对王室敬仰。我们身为王室子弟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