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11) (第2/2页)
历苦难方能正大道,阿耶一定会受到太后器重的。旋即夹起一块炙羊rou放入宋之问跟前的小碟子中,又将酱汁端出,阿耶尝尝这炙羊rou。 宋之问盯着女儿看了一会儿,姑娘如今也长大成人了。 宋令仪便放下筷子福身,凭大人吩咐,大人收养再造之恩令仪不敢忘。 为父能有什么吩咐,宋之问捋着长须,你只是我宋延清的息女,你长大成人了,为父自然也要替你留意留意看看是否有合适的郎君,你自己可有钟意之人? 女儿听闻萧少监家的六娘七娘皆退了婚... 宋之问迟疑了一会儿,旋即起身走到书桌前将一本书拿起,与萧安介第六女定亲的正是这物主,琅琊王氏。 书籍的斜下方用行书写了三个小小的字,旁边还附了红章,这孩子的字不错,文章见解、诗词造诣皆不弱国学生徒,就是不知今年的常科他是否会一同应举,不过...宋之问敲打着放在桌案上的手指,泰兴延令王氏整个一脉在国朝都没出过高官,朝中上层几乎不见王氏族人的踪影,他若想要中第无人引荐便难如登天,我出生微寒,父亲起自乡闾,能登科进士及第,这中间又历经了多少困苦呢,宋之问说罢轻叹了一声,人都是被迫才会做出改变,我也不例外。 宋令仪走到父亲身后垂下手捏着他宽厚的肩膀,阿耶不必在意外人的眼光,人心隔肚皮。 宋之问轻吸了一口气抬手拍了拍女儿,你放心,阿耶一定为会你寻一门好亲事。 关中至江南自西向东足有千里之远,王瑾晨便改走了水路,紧赶慢赶终于在上元节前夕赶回了越州山阴,回家团圆的人并没有得到父亲的关怀,甚至是这几月的吃穿也不曾问及。 你的隐疾是怎么回事,长安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流言传出?王哲将这个唯一的儿子拉到书斋关起门窗质问道。 王瑾晨跪在桌前低下头,父亲就不问问儿子是如何落水的么? 王哲抬起手,心中一阵愧疚可又拉不下面子,你只要回答我的话就可以了。 是七娘,我幼时与她相识,我能活着回越州见到父亲,也是七娘所救。 这个老夫知道。王哲摩挲着手背,这流言对你来说也算是好事,你落水... 王瑾晨撇过头,儿子现在不想说了。 王哲撑着椅子起身走到王瑾晨跟前弯腰将其扶起,我知道你受了不少委屈... 出身不能决定一切。儿子不想一直被人所欺,王瑾晨抬起头,睁着微红的双目,态度坚决,儿子要参加今年的乡贡。 王哲托在王瑾晨手臂上的手当即抽回,你说什么? 王瑾晨伏首道:儿子要参加乡贡,入仕。 你疯了?王哲惊吓的连连后退。 王瑾晨抬起枕在手背上的头,这身袍子是大人给的,那儿就用这身袍子另开一处天地。 不可能!王哲甩袖毅然回绝道。 儿子回乡之前已经修书给了族伯父与仲父,在官学读书的时候,使君一直有意让我去参试,父亲难道要抵抗族伯父与使君? 你?王哲转过身指着王瑾晨粗喘着大气,你是要亡了我们泰兴王家整个氏族吗?攥着袖子冷冷道:我是绝对不会答应你这个逆子的。 一开始最先欺骗的人,不是父亲您吗?王瑾晨泪眼婆娑的看着父亲,既然父亲给了儿子希望,为什么又要亲手浇灭? 王瑾晨从地上爬起,抬起弯曲的右腿撑着膝盖慢慢站起,脸色有些阴沉,父亲心里,难道没有愧疚吗? 第14章女公子 在族长王德的劝说下,王哲这才硬着头皮妥协,旋即将应举的籍、贯及三代的陈牒写好又命家僮备了一车厚礼赴山阴县尉家中拜访。 王氏在越州一代颇有声望,也受人尊敬,山阴县尉很是客气的接待了王哲,王公今日怎么有空到寒舍做客了? 张县尉,犬子不日将举行冠礼,知今年秋闱已开,便来提交陈牒。王哲将一份写有籍贯的陈牒递到县尉桌前。 令郎要报名乡贡?县尉诧异道。 王哲点点头,县尉便轻轻皱起眉头,昔日在学府中,助教言及令郎天资聪颖,本官有心举荐予县令,但是他自己却不愿... 王哲长叹,以往是他年轻不懂事,如今将要成年,在长安受了些挫败知道些自己往后的要紧事了。 县尉搓着双手,今年开的是进士科,王公也知道,国朝凡贡人,上州岁贡三人,中州二人,下州一人,越州只有三个名额,因此使君交代了各县选拔人才务必从优。 这个某知道。王哲转头看向门外,抬上来。 家僮将抬入内的箱子打开,王哲拱手道:某新得了一批蜀锦,平日里没少受县尉及娘子的照拂,这些蜀锦是某的一点心意,给娘子与令爱做几件称身的衣裳,还望县尉不要嫌弃。 蜀锦上的提花极为精致,县尉寒门出身,加之也不敢得罪山阴大族,便眯眼笑道:王公请宽心,令郎乡试之事就包在本官身上。 犬子素来听话,读书勤谨,王某人是知道的,只是平日对她打骂苛刻了些,今日登门并非是要县尉开特例让他过试,王哲盯着县尉,按规矩行事即可。 规矩...县尉眯起眼睛,王公放心,本官办事素来公正,参加乡试的每一个学子必然一视同仁。 如此,王某人便也宽心。王哲起身拱手道。 县尉抱拳拱手,他日令郎高中衣锦还乡时,莫要忘了本官这个小县尉。 县尉乃衣食父母官,她哪里敢忘。 投牒之后王哲于暮春之初替王瑾晨举行了冠礼,并三请泰兴延令王氏族长王德作为冠礼正宾,赐字,作为王哲独子,冠礼并未大肆cao办,只请了一些居住在会稽的宗族子弟。 三进礼最后加衣时,几个族兄堵在东门的门口不让加冠者出去,四郎穿着这身襕衫倒真有些士人模样。 阿弟长得这般清秀,待来日高中进士于长安走马观花,必引那些仕女青睐,若能娶得相公家的女儿过门,咱们也可以跟着沾沾光。 王瑾晨被堵住了去路,便摇头叹道:弟弟如今都这样了,诸位阿兄就莫要打趣我了。 王三从众兄长中走出,伸手揽向王瑾晨,勾搭着肩背小声道:告诉阿兄,你突然改变主意去县衙投牒,是不是在长安遇着心上人了? 王瑾晨侧头,旋即将兄长的手扒开,阿兄说什么呢,长安传回来的流言几位哥哥又不是不知,四郎何敢去耽误别家小娘子的青春与终生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