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5 四品大员(二合一) (第1/2页)
“既然沈Ai卿做出了决断,那朕就把山东治水重任,交付於Ai卿了。” 朱祁镇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中充斥着唏嘘感慨。 就算他身为皇帝,都免不了一缕私心,期望沈忆宸能留在京师任职,而不是远赴山东。 毕竟帝王是孤独的,朱祁镇继位十来年,沈忆宸是朝中唯一一个同龄官员,并且还能与自己说得上话。 却没想到沈忆宸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麽叫做“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毅然决然的答应了去山东治水。 一瞬间,朱祁镇都不知道自己是该高兴有此臣子,还是该伤感“离别”。 “臣,遵命!” 沈忆宸磕头领命,这桩差事就算是尘埃落定,再无变故可言。 这下文华殿内满朝文武,不管之前是认同沈忆宸的,还是厌恶沈忆宸的,这一刻脸上表情都唏嘘不已。 凭心而论,治水之事落到自己身上,绝对做不到如同沈忆宸这般大公无私。 偏偏很多时候,此子言语表现像大J似忠,却在行事抉择上面,做到了大忠似J。 真是人心难测,无从定义啊…… 就在群臣感慨之时,工部侍郎王佑站了出来进言道:“陛下,沈修撰秉持仁义Ai民之心前往山东治水,臣心中佩服不已。” “不过詹事府中允一职恐不太方便行事,臣恳请陛下升任沈修撰为山东道都水清吏司郎中,可更好督造核销江防水利之谁!” 都水清吏司为江河水利之事的主管部门,职能类似於後世的水利局。同时郎中为正五品官职,而詹事府右春坊中允为正六品官,用“升任”二字也没毛病。 但在明朝的官场中,地位权势高低看的可不仅仅是品阶,京官天然要高於外官一挡,更别说沈忆宸这种翰林清贵,潜力不知道胜过外官多少倍! 毫不夸张的说,沈忆宸现在正六品实际地位,可与外官正四品的知府相提并论。甚至两者打照面,大概率是知府先居右行礼,而沈忆宸居左回礼! 王佑的这番请求,压根不是让沈忆宸升官,而是趁他病要他病,直接踢出京官行列,再也无法回到京师权利中枢! 成国公朱勇听到後,脸sE可谓是铁青无b。外派为官也就忍了,好歹事情别做的这麽绝,留一个京官身份,也相当於有一个重返京师阁部的念想。 阉党行事,就这麽喜欢不留余地吗? 是可忍孰不可忍,成国公朱勇准备出班驳斥王佑的请求,但有一人动作b他更快,这个人就是内阁首辅杨溥! “陛下,少司空(工部侍郎)所言甚是,沈修撰确实需要加都水清吏司的职衔。” 杨溥这句话出来,站在御座旁的王振,脸上都浮现出一抹满意的神情。 想当初“三杨”统治朝堂的时候,自己做小伏低,处处讨好隐忍。如今风水轮流转,尊荣如杨溥面对自己权势也得低头,这就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 但只见杨溥说完後话音一转,继续启奏道:“不过之前大司空说过,山东治水之事情况复杂,各方因素盘根错节,必须得有一个统领之人去掌控大局。” “老臣认为郎中之职不足以掌控全局,还请陛下给沈修撰临时加都察院佥都御史职衔!” 佥都御史? 听到这个官衔,王振脸上那抹满意神情,立马就僵住了。 都察院由前代的御史台发展而来,主掌监察、弹劾跟建议职权,可以理解为後世的最高检察机关。 它还有一个及其特殊的地方,那就是都察院外派官员到地方任职,不属於地方官序列,依然算作京官。 甚至地位还要高於普通京官,位列中央直属官员! 就好b之前的孙鼎,身上除了应天府提督学政头衔外,还加了都察院监察御史衔。 哪怕名义上的官衔仅仅为正七品,却让正三品的应天府尹李敏见了他,都不敢以上官自居,双方平辈交往。 正常情况下,都察院外派的大明十三道御史,品秩均为正七品监察御史。而杨溥提议的加衔佥都御史,乃正四品的高官,放在京师权利中枢都属於没有一丝水份,实打实的绯袍大员! 连跳一级都算了,这下连跳两级京官品秩,杨溥是不是老糊涂了? 不用王振发话,阉党成员都御史王文就站了出来说道:“杨元辅所言万万不可,佥都御史乃四品京官,大明升迁还从未开过此先例,传出去文武百官皆不服!” “臣赞同王都宪(都御史美称)所言,连升两级前所未有,此例万万不可开!” “沈修撰虽担治水重任,却暂未获取寸功,还望陛下三思。” 阉党成员集T出列反对,让沈忆宸外派是断了他仕途,并且日後好拿治水问罪的。 现在杨溥这麽一Ga0,反倒是因祸得福了。十八岁的京官绯袍大员是什麽概念,他日若是沈忆宸重返京师,怕不是得直接入阁拜相? “杨Ai卿,此事是不是还需再斟酌一二?” 朱祁镇也感觉杨溥建议有些过於离谱,甚至不像他X格能做出来的事情。 再怎麽统领大局,也不可能入仕还未到一年,就晋升四品绯袍大员的地步。这要是传出去,恐怕科道言官都得炸了,朝议弹劾不断。 “陛下,山东治水还事关漕运畅通,非御史衔不能成事。沈修撰身为正六品詹事府中允,外派岂有贬官之理?” “佥都御史乃临时加衔,待来日沈修撰治水成功,再收回便是,还望陛下肯允!” 杨溥说出了都察院另外一个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它的御史头衔,除了正七品的十三道监察御史外,就直接跳到了正四品的佥都御史,中间缺少了六品跟五品的官衔。 沈忆宸目前都已经有正六品的中允官衔了,京官外派理论上只有加衔,不可能还贬官。如果要加都察院御史衔的话,就相当於没得选,最低就是这个佥都御史的职位了。 同时杨溥也知道连升两级太夸张,所以选了个“临时加衔”的折中办法,有了御史的实权,却没有在吏部档案中升官。 听着杨溥的话语,朱祁镇把目光看向了站在末位的沈忆宸。此时殿外一抹yAn光照S在他身上,在殿内倒映出一道长长的身影,显得那麽傲然挺立。 “就依杨Ai卿所言,加沈忆宸佥都御史,兼都水清吏司郎中衔!” “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