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3 公心大义(二合一) (第1/2页)
“沈修撰,圣上有令,宣你到文华殿参与廷议。” 传令太监走进沈忆宸的值班廊房,连基本的客套话都没有,开门见山就宣告了朱祁镇的圣谕。 沈忆宸的这封求情上疏,相当於再次公开站到了王振的对立面,关系破裂内官们自然也无需再客气讨好,一名小小的正六品詹事府中允。 对於这种态度,沈忆宸神sE如常,仅是平静点头道:“知道了,公公带路吧。” 面对沈忆宸的这般淡然自若,传令太监反倒是感到有些奇怪。 这是预料到了会宣召参与廷议吗,为何没有一丝紧张意外的神情,连议事内容都不打探一句的? 不愧是达成三元及第成就的状元公,这份心X定力真是远超於常人,喜怒不形於sE! 带着这份疑惑跟敬佩,传令太监把沈忆宸领到了文华殿。此时殿内除了成国公朱勇外,还有距离较近的阁臣先行到此,其中就包括了杨溥。 望着殿外快步走来的沈忆宸,杨溥的眼神很复杂。 有欣赏、有认可、有惋惜,还有着一种不理解。 沈忆宸能顺利让上表奏章通过内阁,直呈到朱祁镇的御案上,杨溥就是幕後最大的推手。 但说实话,哪怕走到了这一步,杨溥都没有想明白,沈忆宸为何要这麽做。 难道真就是出於公心大义,站出来对抗王振,去拯救一名素昧平生的外官巡抚? 凭心而论,杨溥认可於谦出镇巡抚十五年的功劳,更能理解他所经历的离别艰辛。 对於大理寺的定罪,杨溥同样清楚这是王振在公报私仇,否则无论如何单单一个擅离职守,也远远达不到问斩的程度。 但这又如何呢? 为了一个交情不深的巡抚,去放弃自己大好前程,得罪王振值得吗? 就连杨溥愿意做这个幕後推手,他的动机都跟公心大义毫无关系,更没什麽救于谦的意思。纯粹是沈忆宸的做法,自绝了勳戚跟阉党联手的可行X,让处於弱势的文官集团松了口气。 在杨溥以往的印象中,沈忆宸虽然没有成为一名阉党走狗,但认为他是一个圆滑世故的聪明人。 正是这种聪明跟圆滑,才能让沈忆宸顶着文官清流的唾骂,始终与王振保持着“暧昧”关系。从而在官场上顺风顺雨,不到一年就升官入东阁进学。 并且圆滑世故的聪明人,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JiNg致利己”。这种人是不可能损害自己利益,去做那些毫无收益的事情。 偏偏沈忆宸就这麽做了,还做的义无反顾破釜沉舟,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人脉跟力量,不给自己留一丝退路! 这般果断跟决绝,属实颠覆了杨溥的印象,更让他对沈忆宸再次刮目相看。 此子身上俱备了一切成大事者的先决条件,要麽就是千古名臣,要麽就是祸国殃民,没有任何平庸的可能X! “臣沈忆宸,拜见陛下!” 沈忆宸进入文华殿,向朱祁镇行臣子礼,只不过当他抬头看向御座方向,却迎来了王振那双冰冷的目光。 曾经有多麽的欣赏厚Ai,那现在心中就有多恨,对於沈忆宸的“叛逆”,王振已经起了杀心! “沈Ai卿平身。” “谢陛下。” 沈忆宸谢恩後,就站立在殿内左侧末位,参与廷议的其他阁部九卿官员还未到齐,得等一段时间。 大概过了十几分钟的样子,g0ng中附近当值的阁部九卿跟六科十三道官员,都急匆匆的赶来了文华殿,浩浩荡荡有着数十人规模。 看着人数差不多到齐了,朱祁镇这才开口说道:“今日召集诸位Ai卿参与廷议,是为了兵部右侍郎于谦一事。以沈修撰为首一众卿家上疏,期望朕赦免於谦Si罪,不知诸卿们如何看待?” 听完皇帝的描述,很多不知情的官员,都用着震惊眼神看向沈忆宸。 于谦一案名为擅离职守,实则得罪了王振,京师内外上至文武百官,下至贩夫走卒都知道的事情,沈忆宸会不知道? 这小子是失了智,还是以为有勳戚撑腰就可以肆无忌惮,明知道王振要杀的人,还敢阻拦? 但是看着御案上那厚厚一叠的奏章,以及在场的成国公,在场参与廷议的官员们面对皇帝询问,纷纷明智的选择了闭嘴。 王振得罪不起,难道以成国公为首的勳戚集团又得罪的起吗? 现在的王振可还没到正统十四年一手遮天的境界,至少勳戚们联合起来,与他掰掰手腕还是没问题的,成国公朱勇也还没到要屈膝奏事的地步。 见到殿内群臣居然无一人回话,朱祁镇简直是惊呆了! 这到底什麽情况,一个区区出镇巡抚的案子,廷议的文武大员们都不敢发表意见?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皇帝的悲哀,很多天下皆知的事情,可能就只有他不知道。 从而也在侧面印证了,厂卫特务机构存在的必要X,没有自己的情报机关,皇帝很容易就被群臣给架空。 好b明朝末年的崇祯帝,杀了魏忠贤自废内官厂卫的能力,再也无力压制明末东林党士大夫群T,战事被忽悠瘸了最後只得煤山上吊。 “俞卿家,你来说!” 看到无人发言,朱祁镇乾脆指定大理寺卿俞士悦来回答。 毕竟於谦的罪罚是他判定的,总得给出一个理由服众。 面对皇帝钦点,俞士悦只能y着头皮站出来说道:“回禀陛下,于谦不忠不敬乃证据确凿,当判Si刑!” 不管有没有王振的压力,俞士悦既然已经判定於谦的罪责,那麽就必须一条道走到底,否则就成了自己的失职之罪。 “都御史,你也是这麽认为吗?” 判刑是由大理寺判的,但是监察却是由都察院通过的,都御史王文这时候不可能置身事外。 “回陛下,臣赞同俞廷尉所言,于谦之罪在於藐视天子威仪,罪不容诛!” 听到都察院跟大理寺主官,再次确认了自己的判罚,於是朱祁镇再次向着群臣问道:“诸位卿家可赞同刚才所言?” “臣赞同都宪跟廷尉所言!” 一名都察院监察御史站了出来,支持王文跟俞士悦的判罚。 “臣附议!” 通政使李锡也站了出来,这桩案子就是他弹劾的,自然得立场坚定。 很快工部侍郎、户部侍郎,吏部侍郎,以及部分科道言官纷纷出列表示附议,他们就是目前朝中依附於王振的中层官员。 但真正起到决定X因素的,还是兵部尚书徐曦站了出来说道:“咳咳,于谦乃兵部官员,臣约束下属不力,还望陛下从严处罚以儆效尤!” 徐曦此时脸sE有着一种病态的青黑,他身T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境界,向朱祁镇上表好几次乞骸骨回乡,一直都没有等到审批同意。 原因就在於接任的兵部左侍郎邝埜,并不是王振的人,徐曦一旦退下的话,阉党实力将出现非常大的削弱。 同时也抱着人走茶凉的担忧,现在的徐曦压根就不敢得罪王振。一旦自己离职或者逝世,子孙後代就没有了庇护伞,家族X命恐就危矣! 于谦顶头上司的发话,让局势出现了一边倒的情况,本来还打算辩驳几句的礼部侍郎王英、钱习礼等人,此刻都选择了沉默。 毕竟他们愿意上疏求情,除了同情于谦认为他罪不至Si外,更多还是看在沈忆宸的面子上。 但同情跟面子,远远达不到彻底豁出去的地步。于谦判Si已成定局,再怎麽争辩都占不到人数的上风,大势不可违! 这就是京官跟外官最大的区别,哪怕于谦加了兵部右侍郎衔,依然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