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68 提督福建 (二合一) (第1/2页)
“喜公公这是哪里的话,下官怎会没有听说,可谓慕名已久!” 俗话说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 喜宁这种标准不折不扣的小人,在没有掌控绝对的权势压制之前,得罪他绝对是自讨苦吃。 威望如英国公,把官司打到皇帝面前都被羞辱了一番,更何况自己区区五品官? 看着沈忆宸这副上道的模样,并且还自称“下官”,这点可是让喜宁感到非常满意。 要知道明朝太监其实是有品阶的,十二监掌印太监为正四品,像宝钞司、钟鼓司等四司司正太监为正五品。 另外兵仗局、浣衣局、内织染局等大使太监,同为正五品。 不过一般而言,宦官的品阶仅限於皇城内,除非是达到了王振这种级别顶级权阉,文臣面对他才会自称下官。 正常情况下秉持着文人清贵,大多数还是以本官相称,沈忆宸这算是把自己摆在b较低的位置。 难怪在辽东时候听到过传闻,堂堂大明三元及第投靠了阉党,百般阿谀讨好王振。 现在看来,确实如此。 当然,面对沈忆宸这样的当朝红人,喜宁还是b较给面子的回道:“咱家区区薄名,岂能入状元公之耳,沈翰林真是客气。” “喜公公过谦。” 沈忆宸拱了拱手,满脸的官场虚伪笑容。 见到客套的差不多了,沈忆宸於是试探X问道:“不知喜公公今日找下官,可有何要事?” “沈翰林刚才面圣,莫非陛下没有告知?” 听到沈忆宸这麽一问,喜宁语气有些意外,他可是特地等在此处想要提前熟络一番,结果没想到沈忆宸压根不知道怎麽回事。 “陛下未曾告知,还请喜公公明示。” “沈翰林提督福建军务平叛,咱家被任命为监军,以後咱俩共事还得多多亲近。” 喜宁是监军? 听到这个任命,沈忆宸感觉头皮有些发麻。 不是每一个太监,都像成敬那样骨子里面有着文人风骨,愿意秉持公心大义为百姓做一些实事。 喜宁这种宦官监军,说不定还得为祸地方。 另外更重要一点,就是到了喜宁这种级别跟地位,自己是没有任何收买的可能X,福建军务平叛,一举一动都将受到他的督察与监视。 而且喜宁J归J,监军经验却异常丰富,绝对不是什麽好糊弄的角sE,到时候背後想要动手脚,恐怕不容易。 “能与喜公公共事,是下官的荣幸,自然得多多亲近。” “好,好。” 喜宁脸上堆满了笑容,甚至为了展现亲近,还站在了沈忆宸的身旁,轻轻拍了下他的手臂。 “沈翰林真是年轻有为,来日必能出将入相。” “只是沈翰林可知,咱家为何会担任你的监军?” “下官不知。” 沈忆宸很乾脆的摇了摇头,就连喜宁担任的监军的消息,都是他告知自己的。 背後的弯弯绕绕,那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为什麽明朝权臣,大多数会选择与宦官合作。 原因在於内官获取消息的速度与渠道,强过外官太多了! “王公公举荐的。”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喜宁脸上带着一抹深意笑容,他相信以沈忆宸的智商跟才学,应该能明白背後的渊源。 确实如同喜宁猜想的那样,当听到王振名字的时候,沈忆宸瞬间就品味出来前因後果。 看来不仅仅是朝廷外堂g心斗角、尔虞我诈。紫禁城内的权力斗争,同样充斥着明争暗斗。 “王公公举贤荐能,眼光独到下官敬佩。” 明白归明白,在没有弄清楚对方底牌之前,沈忆宸绝对不会傻乎乎的认为,喜宁会跟自己同一战线。 或者可以这麽说,就算喜宁愿意,沈忆宸也不屑与这种人为伍。 “人人皆言沈翰林才华横溢,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果然聪明人。” 从沈忆宸滴水不漏的言语中,这下喜宁算是明白了,为何这小子得罪王振不但能全身而退,还能在朝堂混的风生水起。 确实不简单! “喜公公过赞,下官受之於愧。” “以後共事的时间大把,今日咱家还有事务在身,就不便多谈,沈翰林再会。” 很多事情讲究一个点到为止,喜宁已经漏了些底,就看沈忆宸做出何种选择。 “喜公公慢走。” 沈忆宸拱手目送喜宁离开,看着逐渐远去的背影,脸上的虚伪笑容褪去,神情愈发冰冷起来。 从喜宁的话语中可以推断出,他已经明白王振的推荐背後不怀好意。於是乎逆其道而行之,主动来与自己示好,不让王振的谋划得逞。 後世有一句名言,叫做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沈忆宸不可能与喜宁这种人为友,但可以利用这一点来为自己所用。 王公公,你低估了喜宁的狂妄与J诈,同样低估了我的巧言令sE。 福建平叛,将成为一盘大棋。 …… 正统十二年正月初六,朝廷正式的任命旨意便宣召下来,没有指派勳戚武臣担任主将,仅让沈忆宸以御史身份,提督福建布政司军政要务平叛。 另外监军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少的,喜宁不出所料的被皇帝任命为监军,即日将与沈忆宸一同前往福建。 收到旨意後,陈青桐的心情有些低沉,她没想到沈忆宸才从山东归来,这麽快就要前往福建提督军务。 这一去,又不知何时才是归期。 并且相b较治水,平叛的风险X明显要高上许多,战场刀枪无眼,身为妻子怎能不担心? “青桐,帮我收拾下行李吧,军情紧急陛下命令即日动身,得抓紧时间了。” 之前福建布政司的奏章,已经让沈忆宸意识到局势崩坏速度,要远远超过了历史预期。而且从京师前往福建的路程,可不像出镇山东那样,可以全程走运河水路,最快半个月便能达到。 走陆路前往福建,就算沈忆宸轻车简行,没有一两个月时间达到不了,除非是驿站换马快马加鞭赶过去。 但问题是,沈忆宸并不是自己一个人出行,还得搭上一个喜宁。他要是讲究仪仗排场的话,路程花费时间就可能翻倍。 再过两三个月,沈忆宸都无法预测福建会变成何种模样,万一要是引发了浙江、江西两地的农民起义,那平叛就将完全脱离自己掌控,会有无数的人头滚滚落地! 迟则生变,沈忆宸真是一刻都不敢耽搁。 “妾身知道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