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读书笔记 (第2/2页)
光投注过去一看,英文! 难怪自己没有印象,原来何若冰读的是英文版的列宁,和许多干部一样,自己读的是列宁的选集,都是中文节选版,删减了许多东西,这一阵转战各地,有时候还会进入城市,何若冰就不知从哪里弄来了这么一本英文的列宁。 顾秋先当然便要问:“你的这本书,在哪里找来?” 何若冰说道:“石家庄。” 顾秋先:果然如此,上个月刚解放了石家庄,那可是大城市呢,虽然比不得南京上海,但也够说了,在华北是很有名的,对于许多农村士兵,进县城都新鲜,石家庄简直就是花花世界,进城之后眼睛都不够看,政委到了那里,也是找书,原来你想的居然和政委是一路,就给你挖了这么一本出来,如今拿来对付我。 得说当初政委给这位国军骨干挑书,是够有策略了,特意没有拿毛主席的书,为的是考虑到假如拿了主席的书给他,就好像刻意地针锋相对一样,所以便拿的都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之类,这就有点好像“旁观者清”的意思,哪知恰恰就给他用到了,列宁说了那么多话,偏挑这两句来读,头脑都用在这上面。 想到这里,顾秋先深吸一口气,缓解了一下胸口的闷痛,说道:“再仔细读读吧,认真学习。” 然后甩了一下手,转身便大步走了出去。 陆红山紧跟在他后面,到了门外,估摸着里面的人都听不到了,陆红山这才低声说:“首长,别生气,那个何若冰就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顾秋先瞥了他一样:“我对付不了一个石头,也没什么可感觉荣耀。” 这种时候深深感到需要政委。 陆红山登时便想狠拍自己的大腿,听首长的意思,这是和何若冰死磕上了,首长这一回啃这一根硬骨头,只怕牙都要生疼。 顾秋先回到自己的指挥部,进门便看到萧子静坐在那里,正在笑呵呵地和两个参谋聊天,见顾秋先神色不善,萧子静便问道:“老顾,这是怎么了?” 顾秋先颇有些懊恼,一时没有说话,参谋们见气氛不对,很明智地便找了个理由离开了,屋子里于是便只剩下顾秋先与萧子静,还有他们各自的警卫员。 顾秋先这时候才把方才的事简单说了,萧子静倒是并没有恼火,呵呵乐道:“这个人有些难搞,文化水平高。” 顾秋先望着他,这可真的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从前以为是文人的酸话,现在才觉得真有道理,自己虽然是抗大毕业,但是不喜欢上政治课,在抗大的时候,只对军事课感兴趣,认为政治课没有用处,难道靠着那些思想,就能把敌人打败吗?况且都是老生常谈,一点意思也没有。 然而现在顾秋先发现,这些政治书还真的有些用处,比如今天何若冰和自己说的那几句,自己就硬是应付不下来,特别的憋闷。 萧子静想了想,说:“列宁的原意,应该是在战争结束之后六个月,释放战俘,总不能这边还打着,那边就一定要人家把人给放了,尤其是两个国家之间,那得签订停战条约啊,否则怎么解决战俘问题?” 顾秋先霎时恍然大悟,拿拳头敲着自己的膝盖:“政委啊,我想列宁肯定是这个意思,这个混蛋,找了一本英文的书来蒙我,前提条件那几个字肯定是让他给吃了。” 偏偏英文是自己不懂得的,自己虽然是去了延安进修,然而英文相当有限,几乎就是完全不识得,所以何若冰那本书上写的是什么,自己怎么看得懂呢?他就算是省略了什么要紧的东西,自己也没法子给他当场挑出来,还是政委比较能想,推算到了这个,等下一次见到了何若冰,自己就和他这么说,蒋军那边还没全败,你就先在这边待着吧。 见顾秋先面色隐隐地发青,显然是在懊恼方才面对何若冰的时候,怎么就没能及时反应,想到要这样给他挡回去,萧子静笑着说道:“老顾,也没什么的,事情过去便过去,时代的趋势,毕竟不是个人的意志可以阻挡的,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必将取得胜利,到了那个时候,他的想法可能也会改变。” 顾秋先猛点下颏:“对,不通也得让他通。” 萧子静笑道:“这些都是以后的事,一时间急不来的,要说这大冬天,虽然是天气寒冷,可是在火炉边坐久了,就感觉口干舌燥,人要上火,老顾啊,我可是知道你那里还有几听水果罐头,小陆一直宝贝似的收藏着的,不如现在就拿来吃吃,小陆啊,快把首长的罐头找出来,就在这火炉上热一下来吃。” 陆红山答应着,他心思细,又追问一句:“要吃哪种?有苹果有梨,还有桃子的。” 顾秋先道:“我都无所谓,政委爱吃什么?” 萧子静知道顾秋先一向不太喜欢吃水果,对水果从来不感兴趣,便也不客气,直接说道:“我喜欢吃桃,就开黄桃的好了。” 眼看黄桃罐头的铁盒在火炉上放好,顾秋先又说:“把余下的罐头也给参谋们分了吧,冷天吃热罐头,倒是挺好。” 比如自己,这个时候正舌苔发苦,忽然间便觉得吃一点热热的水果罐头也不错。 陆红山答应着去了,萧子静转头对丁善才说:“善才啊,你也过去帮个手。” 丁善才应了一声,便随着陆红山一起走出去,留下那两个人在屋子里说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