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六点梅 (第1/2页)
这书前期出现的所有妖魔鬼神都真实存在,所有小故事都真实发生过,都能查的到,为什么要写这些呢......这些年我身边有太多人的记忆被神秘力量修改和清除,再不公布我怕自己没机会,写出来,至少让看到这本书的人能睁开眼睛,看看真实的世界。 ...... ...... 西汤村。 一个靠海不怎么吃海,土地里刨食的偏僻山村,因为村里曾经有一口温泉而得名,后来温泉消失了。 老一辈说是与大风水有关,山村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一人八分贫瘠地,饿是饿不死,可要想指望种地发财,除非挖到大墓宝藏,否则基本没指望。 村里稍微有点能力,有点关系的都往外跑。 除了两个小学老师、几个村干部、一个赤脚医生和一个精神不太正常的青年,剩下的尽是老人、妇女和留守儿童。 ...... 八月的蝉鸣扰人清梦,却吵不醒敖夜这条大懒虫。 一只半大的踏雪狸花和一只半大的黑猫悄然出现墙头。 那黑猫双目有神,生的乖巧可人,灵气十足。 眉心、尾尖、四爪皆是一点雪白,古时称之为六点梅,乃是猫中极品。 相比之下另一只踏雪狸花就要平庸的多。 两只猫从墙头一跃而下,准确的落在窗台上。 狸花猫跳进敞开的窗户,钻进蚊帐,对着敖夜的耳朵就是一通喵喵加狂添。 敖夜伸手揪住狸花猫的脖子,往怀里一搂,继续呼呼大睡。 “嗷......” 狸花奋力挣脱束缚,朝着敖夜的手背就是一爪。 疼的敖夜“啊”的一声,人一下子就清醒了! 等他起身找小畜生算账的时候,狸花早就窜出窗外,和六点梅一起朝着他喵喵叫。 敖夜舔了舔流血的手背,瞥了一眼桌子上的老旧座钟。 “快十点了!” 这一爪挨的不冤。 套上汗衫、短裤,敖夜下炕就去掀锅盖。 老三样......大葱炒白菜、玉米饼,下面焖着半锅给猪准备的地瓜干。 “毛毛!毛毛!” 他喊了两声狸花的名字,咬了一口玉米饼,夹了一口白菜,又往嘴里塞了一片地瓜干,嚼烂后吐进猫食碗。 狸花和六点梅已经眼巴巴的在一旁等着,食物落入碗里,立刻探进脑袋舔食起来。 这穷山沟儿,人一年到头儿都见不着几口rou,没能力抓老鼠的小猫就只能跟着吃素,最多捉个蚂蚱、蜜蜂打打牙祭。 这踏雪狸花是敖夜从姥姥家带回来的。 他父亲在外打工,mama独自一个人经营着一个小磨坊,一分钱一斤小麦,每天天不亮就得出门,早起晚归也挣不了几个钱,平时他都是一个人在家。 他姥姥家离得远,为了这只猫11岁的他自己徒步走了三十里才把这猫给抱了回来。 至于另一只小黑猫“六点梅”不是他的猫,那是他叔叔家养的猫。 两家一墙之隔,两只小猫又差不多大,自然是玩在一起,哪里有吃的就往哪里去。 敖夜曾经见过一次小黑猫的mama,那是一只身材矫健,身形巨大,皮毛亮如锦缎的纯黑大猫。 按照他的估计,那只母猫至少得有十五六斤,跟个小黑豹似的。 田园猫的基因决定了它们的体型不会太大,长到十斤以上极为难得,更何况是十五六斤。 可这还不是他见过的最大的猫,他曾经见过一只更大的白猫,那只白猫的体型比村了最大的狗还能长出一个脑袋,体重怎么着也得三十斤往上。 这么大的猫要是发起疯来,那真就是一口一个小朋友。 给两只猫嚼了大半碗猫食,他这才皱着眉沾这菜汤吃了半个玉米饼子。 他讨厌葱、姜、辣椒、香菜这些有刺激性气味的东西。 山沟里一个月也不一定能来个卖rou的,不加葱,就只能白菜炒白菜。 他mama每天忙的焦头烂额,很少和他一起吃饭,哪有心思管他的喜好,他说过好几次也没引起重视。 因为厌食,敖夜极度营养不良,长得是又瘦又小,跟个剃光毛的猴子似的。 他差不多是一年感冒两次,一次感冒半年,经常挂着两条鼻涕虫。 出门必带手绢,过一会就得拧几下,否则抹一把就是一脸黏糊糊的鼻涕。 “好不容易盼来的暑假,该去哪儿玩呢?” “哥,隋涛他们去西海钓鱼,咱们也去钓鱼吧!” 就在敖夜琢磨去哪儿玩的时候,屋外传来小女孩的声音。 说话的是他叔叔的闺女,堂妹敖玉,敖玉比他小两岁,长得好看,非常招人喜欢。 “好啊!” 说罢,兄妹俩各自抱起自己的猫就往旁边邻居家跑。 刚出门,几个十四五岁的大孩子骑着自行车,一溜烟儿从他们面前飞驰而过。 “涛叔,带带我!” 也不知道对方是没有听见还上别的原因,自行车并没有因为他的声音而又丝毫的减速,只留下一路尘土飞扬。 “哥,涛叔不带咱俩玩儿,怎么办?”敖玉抱着六点梅委屈巴巴的看着敖夜,眼瞅着就要哭出声来。 “他不带咱们去,咱们自己钓鱼去。” “你有鱼钩?”敖玉眼睛一亮。 “没有。” “没鱼钩儿怎么钓鱼?” “你笨啊,没鱼钩咱们自己动手做啊!” “怎么做?” “简单!” 敖夜一努嘴,进了屋,顺手拿起锅台边上的火柴,敖玉紧随其后。 把猫往炕上一扔,敖夜就去开柜子,翻出针线盒,从里面找出两根最细的缝衣针,又去厢房的工具箱里翻出一把破钳子。 点上蜡烛,钳子夹着针放到蜡烛上烧红。 山沟里停电属于家常便饭,谁家都得常备蜡烛。 把烧红的针往墙上一按,一压,针就弯了,选好一个位置继续烧,针红了后又是一按一压,一个精致的鱼钩就做好要了! “线呢,鱼竿呢?” “爷爷家里有织网的鱼线。” “爷爷还有编果笼子的棉槐!” “这不就齐了!南河往上走,到头儿有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