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九章 风驱急雨 (第2/2页)
”荣世祯说道:“是。”两人便走到地图桌前,荣世祯一一为他指点,关中何处为敌人所占,何处仍为我朝所有,哪些偏僻地方关山险峻,敌我都不曾涉足。又将各地战役详细汇报,每场战役的伤亡得失都记得清清楚楚。 高应麟听罢,沉吟不语,默默凝视着地图。 荣世祯立在高应麟身侧,见他的白发又多了许多,更觉愧对仁君,说道:“皇上,我听说裕朝三路大军不日就要汇合。他们汇合之后,一定会来犯碧霄。你……你要不要移跸避险?” 高应麟摇了摇头,说道:“国事已危难到了这个地步,我再逃走,军心立即溃散。我就留在碧霄,与萧氏一决胜负。”转头问道:“你信上说火狮子重伤,朝中却有不少人说他称病避战,究竟事实如何?” 荣世祯直到此刻才直视高应麟的双目,说道:“火狮子是真的重伤殆死。他为王事十分尽力,我可以为他担保。朝中那些小人唯恐天下不乱,不曾亲眼目睹前线情形,如何能妄加非议?” 高应麟说道:“好。你过来,我有东西给你看。”转身走向他平日批阅奏章的书案。荣世祯亦步亦趋跟在他背后。 高应麟从书案的木匣内抽出几本簿册,一齐递给荣世祯,说道:“你打开看看。” 荣世祯接过一看,那是碧霄及周边几城的粮仓簿册简记,便放在案上,一本本翻开打开,看着看着,不由渐觉惊讶,抬头道:“碧霄一带重镇什么时候囤积了这么多粮食?” 高应麟说道:“你走了以后,我想着朝廷要反攻京城,须得做足万全准备,所以下令四处招兵买马,募集粮食。这几年战乱,关中人口锐减,兵马招得不多。募集粮食倒是十分顺利,去年收成还算好,国库买进了许多粮草。” 他向窗外看了一眼,大雨连绵,乳白色的雨点子一刻不停拍砸窗台,万千绿叶都如刷洗了一遍,满目翠绿,又道:“今年雨水成灾,只恐农家青黄不接,朝廷少不了要救济百姓。但无论如何,军队总有余量。” 荣世祯放下簿册,怔怔看着高应麟,半晌说不出话来。 高应麟转头望着他,目光清明,说道:“你别苦恼,总有办法的。” 荣世祯眼中落下泪来,上前投身入怀,举右臂搂住了高应麟的脖子。 高应麟这才抱住荣世祯的腰身,说道:“你肩膀痊愈了吗?” 荣世祯哭道:“我一想到我输给了他,我这心里就恨得厉害……” 高应麟不语,荣世祯咬牙道:“我跟他说,下次见到他,我一定会杀了他。” 高应麟过了一会儿才答道:“嗯。” 忽然门外一个太监唤道:“皇上——” 高应麟搂着荣世祯,高声道:“朕在接见平南王,不管谁来,叫他们在外面等着。” 那太监说道;“是皇上的使臣从京城回来复命。” 荣世祯吃了一惊,从高应麟怀中抬起头来,说道:“你派使臣去京城了?” 高应麟放开了荣世祯,说道:“清明节的时候,我派人去京城宗庙上祭。虽知伪裕朝十有八九不会答允,但列祖列宗在上,我总不能不派人。” 荣世祯点点头,两人到得外间。高应麟宣使臣觐见。为首的使臣进来磕头,见过了皇上和国姓爷。高应麟就给荣世祯和使臣都赐了座。 荣世祯见那使臣风尘仆仆,形容愁苦,心想他必是在京城吃了苦头。 果然,那使臣大倒苦水,说道:“臣奉旨代皇上往京城祭拜宗庙。千辛万苦到了京城,递上了文书。伪裕朝大臣却推三阻四,不许我们进城。 “臣等据理力争,说道:‘萧在雍口口声声说要为小皇帝报仇,从高家手里接过了天下,他凭什么阻拦高氏宗庙香火?’因在城外逗留了数日。伪裕朝大臣见我等意志甚笃,只得开了城门,却又把我们软禁在客馆中不许出来。” 荣世祯看了一眼高应麟,高应麟点点头,荣世祯问道:“伪裕朝皇帝及八大王都出来打仗了,京城里是谁主事?” 那使臣说道:“京城天花疫病已经平息,伪太子身体康复,当朝理事,端的是人小鬼大。我们猜着也没别人,必是他不许我们去宗庙祭拜。 “臣见这样拖下去也不是事,有一天就要强冲出去。伪裕朝就翻了脸,派御林军将客馆围住,领头的大将凶神恶煞,又……又污蔑皇上害死了小皇帝,说皇上……不配祭拜高家宗庙,高家祖宗也不受这香火。到头来,臣等竟连宗庙的门都不曾摸到,就被赶出京城了。” 荣世祯听得怒火填膺,若不是高应麟坐在上面,他就要骂出声来。 高应麟却十分平静,说道:“你们这一路多受劳累。”温言安抚了几句,又下旨多加赏赐。 那使臣起身谢了恩,却有迟疑之色,说道:“还有一件可气之事,要报与圣上知晓。” 高应麟说道:“平南王乃本朝栋梁,尽可以听。你但说无妨。” 那使臣说道:“皇上钦点的副使大臣,原是个口蜜腹剑的蛇蝎之人。我们此行往京城去,这副使竟悄悄写信,命他家人暗中跟来。一到京城,这副使就递了降表,全家投靠了伪裕朝。因此,不曾……不曾再回碧霄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